新双高建设项目丨专业群建设方案9大改革任务举措、33个观测点深度对应关系
2025年06月16日

 新双高建设项目中专业群建设方案以及举措

一、铸魂育人工程:构建三全育人新体系

(一)价值引领维度

实施"思想领航计划",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三维育人体系。创新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建设由企业工匠、思政教师、心理辅导师组成的"大师资"库,打造"企业课堂+红色研学"双轨实践平台。

质量监测指标

"三进"工作特色案例入选省级以上平台数量(质量型)校企共建思政实践基地覆盖产业链关键领域比例(覆盖度)专职思政队伍师生比达1:350,辅导员持心理咨询师证比例超60%(结构型)

(二)实践浸润维度

构建"红色资源+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三维实践体系,开发"大国工匠进校园""非遗技艺传承"等特色实践项目。建立"校企轮值主席"党支部联建机制,实施"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培育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质量监测指标

红色实践资源数字化转化率(技术融合)校企联合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覆盖专业群比例(覆盖度)"双带头人"工作室获省级以上认定数量(标志性成果)

二、产教融合工程:打造命运共同体

(一)机制创新维度

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理事会,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主体+学校实施"四轮驱动机制,建设跨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施"百企育匠"计划,吸引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立"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长效机制。

质量监测指标

百亿级产业链合作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覆盖率(产业对接)校企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年均到账经费增长率(技术转化)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区域企业年均培训量(社会服务)

(二)资源聚合维度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孪生工厂"双元实践平台,开发基于5G+AR的智能实训系统。推行"企业导师聘任制",构建"固定岗+流动岗"相结合的企业导师库,实施"双向挂职"培养计划。

质量监测指标

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覆盖核心岗位比例(技术先进)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贡献度(参与深度)教师企业实践年均时长达标率(实践能力)

三、专业群建设工程:服务新质生产力

(一)动态优化机制

建立"产业链需求-岗位能力图谱-课程模块"动态调整机制,开发专业群"能力雷达图"评价系统。实施"专业群+产业链"双链融合计划,建设国家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质量监测指标

专业群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度(产业契合)毕业生岗位能力匹配度(企业评价)在线资源库年访问量及辐射院校数量(资源共享)

(二)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中高本贯通+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多元培养体系,开发"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方案。实施"校企双元招生招工"制度,建立"企业订单班+创新工作室"双轨育人模式。

质量监测指标

现代学徒制培养覆盖专业比例(模式创新)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及薪资水平(培养质量)企业订单班学生职业晋升率(发展后劲)

四、师资提升工程:锻造双师铁军

(一)队伍建设机制

实施"双师型教师赋能计划",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企业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三位一体培养平台。推行"双导师制"教学改革,构建"企业导师库+教师企业服务档案"双向评价体系。

质量监测指标

"双师型"教师占比及企业实践时长达标率(结构要求)教师获行业技术认证比例(技术更新)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标准数量(课程开发)

(二)国际化发展维度

开展"鲁班工坊"海外办学项目,开发国际化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建设"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推广计划。

质量监测指标

海外办学机构覆盖国家及招生规模(国际布局)国际认证标准被采纳院校数量(标准输出)来华留学生职业资质获证率(培养成效)

五、数字化转型工程:赋能教育革命

(一)智慧教学创新

建设"AI+专业"智慧学习中心,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学情诊断系统。推行"数字画像"教学改革,构建"生成式AI+虚拟仿真"新型教学模式。

质量监测指标

智慧教学平台覆盖率及使用频次(应用深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参与度(教学创新)数字教材开发及应用比例(资源建设)

(二)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过程性数据+增值性评价"双维质量监测体系,开发"学生成长数字档案"。构建"企业满意度+社会贡献度"双轮驱动评价机制,实施"毕业生跟踪培养"计划。

质量监测指标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比例(评价改革)毕业生三年职位晋升率(发展质量)社会培训服务经费年增长量(社会服务)

转载:聆慧职教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