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分配、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等激励政策,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扩大规模
2025年07月24日

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从2025年到2027年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其中,聚焦高精尖产业与急需行业、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意见明确,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展分行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其中,先进制造业领域指导各地面向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制造、新一代通信技术、深海科技等领域,遴选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围绕大数据、具身智能、数据安全等,大力开展数字工程师培育项目和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增加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有效供给。

低空经济领域结合实际指导开展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操作和服务保障、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等领域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加大低空飞行航空器服务与生产应用技能培训力度。

交通运输领域围绕公路、水运、铁路、民航、邮政快递、运输服务等领域,聚焦从业人员多和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广泛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转型培训和安全素质提升培训。

农业农村领域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等项目,提升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素养。

生活服务业领域要实施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和长期照护师专项培训,大力开展相关从业人员就业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加强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要以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考古、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为重点,分类推进文化和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根据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要以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为重点,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工学一体化、学徒制、项目化等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岗位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实操实训,提升其就业技能水平。

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作用。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分配、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等激励政策,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扩大规模。聚焦就业市场急需知识和技能,推动在职业院校开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来源:中教全媒职教